找到相关内容18548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[瑞士]罗杰·琼森:关于无之心

            佛陀教导我们:整个宇宙,从无始以来到尽未来际,从最小的夸克粒子到最大的超星系,都没有自我意志。这一伟大的真理是佛陀教法的基础。   学习、理解这一真理并使之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...

    [瑞士]罗杰·琼森、明海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1939088.html
  • 人体的“精”华您存了吗(男女通读)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77045.aspx
  • 问:守持斋戒,结果没有持,后补可以吗?

    若是无有受过八关斋戒,自己也无有在佛前自受,则不属于破斋戒,无有罪过。若自己已受菩萨戒,或者在斋日时自己在佛前自受八戒,若无有守住戒法,则属于破戒,如此有则破斋戒之罪过,当精勤修忏悔法。在过去九十一劫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4977522.html
  • 地藏王菩萨哪儿?度不度人间?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95343.aspx
  • 慧律法师答:“云何应,云何降伏其心”是什么意思呢?

    《金刚经》上说:“云何应,云何降伏其心”,是什么意思呢?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 慧律法师答:《金刚经》所谓:“云何应”就是说,我们要怎样安我们的心,“云何降伏其心”要怎样降伏我们的心,要怎样安我们的心呢?就是无所,无所著,这就是,如果有所著,这就是痛苦。“云何应”,无所,是名真

    慧律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40689584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悟后的人与不悟的人,衣食是否一样?

    九江广明和尚   问:悟后的人与不悟的人,衣食是否一样?   月溪禅师答:是一样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385910986.html
  • 十信、十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四加行及十地

    十信、十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四加行及十地  当行者获得此基本的功力,具足识精圆明之心,已然超越了十信位、十位、十行位、十回向位,也成就了四加行心,进入菩萨行之金刚十地了。在大乘始教(大乘初门之意)中,以十信、十、十行、十回向等四位为资粮位;得须陀洹道前又要有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等四加行位。然后才能入菩萨道金刚十地之位阶。   1.十信:   有得识精圆明之心识行者,是已超越十信位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4156129.html
  • 和合僧团,正法久——从《四分律》探究佛祖结戒本意

    和合僧团,正法久   从《四分律》探究佛祖结戒本意   作者:王振钰  【摘 要】:佛陀为“法得久”制定戒律,其流传到中土的主要是《四分律》为主。《四分律》从佛祖结戒的缘起和结戒的内容上都反映了世尊“和合僧团、正法久”的结戒本意。在末法时代,为使佛教正法久,力挽律行不严的颓风,恢复戒律之于“和合僧团,正法久”的原始功能,对于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   【关键词】:四分律 戒律 ...

    王振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4061767.html
  • “同除四,此处为齐;若伏无明,三藏则劣”

    “同除四,此处为齐;若伏无明,三藏则劣”  ——天台宗藏传与圆教断惑之对比探析  朱封鳌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五代时,吴越国王钱俶是一位虔诚信仰佛教的国君。他登位以后,热情延请居住在天台山的禅宗高僧德韶至其都城临安,并礼拜为国师,随时向其请教有关佛教的义理,直至佛教治国的方法。  一天,钱俶阅读唐高僧玄觉的《永嘉集》,当读到“同除四,此处为齐;若伏无明,三藏则劣”数语时,犹如丈二金刚摸不着...

    朱封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860871.html
  • 葛兆光:从无本,立一切法——戊戌前后知识人的佛学兴趣

    葛兆光:从无本,立一切法——戊戌前后知识人的佛学兴趣  一  戊戌变法过去了许多年之后,对老师康有为很熟悉的梁启超在为其写传记时提到,康氏的思想曾受佛教、耶教之启发,「故宗教思想特盛」,这也许是...」四问:「虚妄分别孰为本?」答:「颠倒想为本。」五问:「颠倒想孰为本?」答:「无为本。」六问:「无住孰为本?」答:「无住则无本。」于是说到结论,就是「从无本,立一切法」。  从「从无本,立一切法...

    葛兆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2864703.html